與時拼經.爸爸從小談生意經 吳氏兄弟︰教誨畢生受用

  • Sunday, June 16, 2013
  • www.chinapress.com.my


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而慶祝的節日,父親除了養育我們,更為子女供書教學,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家。  在Macrokiosk有限公司創辦人吳氏兄弟-吳志權、吳志興和吳志成心中,父親吳為正不僅僅是父親,還扮演朋友、兄弟等角色,甚至還是他們的偶像;父親也造就了他們今日的成就。

Macrokiosk有限公司創辦人吳氏兄弟吳志權、吳志興和吳志成在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父親是個商人,他是從事傳統的貿易,也不知道是不是父親的遺傳,遺傳到我們也從商;儘管父親並不是很了解我們的生意性質,但他還是很支持我們。雖然他已經逝世,但對我們的教誨畢生受用。"

吳志興提起亡父吳為正時說,爸爸以前是從事汽車零件買賣的,每當學校假期,父親去見客戶時總會帶上他們。

"當時侯還很小的他們,都是會坐在一旁,雖然聽不懂大人們的對話,但都覺得這是個相當不錯的經驗。"

他說,父親在他們小時候,就會跟他們說很多與生意有關的事,告訴他們很多做生意的道理,這都是一般父親不太會對孩子說的。當時年紀還小的他們,並不太能理解父親所說的,直到長大之后才逐漸明白父親這些話的道理。


創業路上精神支持

吳志權說,母親會是屬于比較保守的人,父親則會認為,什么都要嘗試才會長大,什么食物都要試過,才會知道好不好吃;什么東西都要試過,才會知道適不適合。

在他們小的時候,父親就要他們學會獨立,不依賴父母,經常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整天待在家中,因為在外面所看到的,吸收到的經驗,都是父母無法給的。

在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下,吳氏兄弟自小就很獨立,還在唸大學的吳志權,便與兩個弟弟一起成立公司。

吳志權指出,父親在他們創業時給予了很多支持,其中最大的就是精神上的支持,每當他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或是看不清楚時,總會向父親請教,父親總會給于他一些指引和安慰。


父親資助公司註冊費

吳志權回想起當年剛成立公司時說,儘管父親對他們所要經營的資訊科技業務並不了解,但父親還是帶著兄弟三人去註冊成立公司,買第一臺電腦。

兄弟三人在註冊成立公司時的註冊費是由父親資助的,那時吳志權就對父親說:"爸,等我們公司今年賺錢后,我們就會把錢還給你,還有請你吃一餐。"

父親則是笑著對他們說,只要你們以后賺的錢,足夠你們更新公司執照也就好。

當年他們在成立公司時,吳志成還在唸中學,吳志興則正準備上大學,父親當時可以以讀書優先為理由,拒絕讓他們太早成立公司;但父親會認為,除了讀書以外,還是可以嘗試其他的事務,最重要的是兒子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當時候父親只要說一聲'不行',那他就可以省下很多麻煩,當然這可能也不會有現在的Macrokiosk。"

吳志權指出,父親當然也認為教育是很重要的,儘管公司成立了,但父親還是要他們完成自己的課業;公司以后可能會不在,但學歷永遠都是屬于自己的。

大學畢業時,正當其他同學都在寫著履歷表準備找工作,他則在寫信找其他公司投資。


創業不只是工作對自己對員工負責

"當你年輕的時候,以健康來換金錢;當你老的時候,就是要用金錢來換回你的健康。"

吳志權指出,上述那句話是父親在他們工作后最常對他們說的,要他們不要只是工作,也要照顧好自己,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任,也對公司的員工負責。

他指出,當年公司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要聘請員工是很容易的,但父親對他說:"你所請的每一個人都得對他負上一份責任,不是說今天公司請了人,明天公司不賺錢就開除,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

Macrokiosk成立至今,有人加入,有人離職,也有人離職后又在重返公司。看著一些同事,結婚生子,買車買房子,讓他們有種相當開心的感覺,因為公司可以為員工提供這些生活上保障。

吳志成說,儘管公司是他們三人開始成立,但他們認為公司是屬于他們與兩百多位員工的,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儘管會有職位之分,但這只是大家在負責不同的職務而已。


家永遠擺在第1位

"父親六歲那年,爺爺就逝世了,因此在單親家庭成長的父親,自小就得學會獨立,可能正因如此,父親是很重視家庭的人,永遠都會將家擺在第一位。"

吳志成指出,每年農曆新年,父親一定會帶著他們一家人回鄉過年,一起吃團圓飯。小時候的他們並不太喜歡回鄉過年,因為塞車總會塞上好幾小時。

儘管如此,父親對此卻相當堅持,不論怎樣都好,都一定要回,一年就只塞一次,這主要是要讓他們知道,沒有什么比家更重要了。

吳志權說,記得有一年的新年,父親突發奇想,決定不買禮籃而選擇自己包禮籃來送給親戚們,一家人就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包禮籃,儘管整個過程很花時間,但父親認為自己親手包會比較有誠意。

兄弟三人能夠同心協力,一起創業,一起工作,這也是因為父親以家為先的觀念,深深影響著他們。

目前,該公司業務涉及14個國家,他們經常需要出國工作,不論如何,他們每次回國的第一件事,就一定會是回家見父母和家人。


家人最重要是溝通

吳志權目前已是2個孩子的爸,今年是他第二年過父親節,回首父母親將兄弟三人帶大其實真的不容易,希望自己能夠以父親的教育方式,來教導下一代。

他說,在他們家中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溝通",大家什么事情都可以拿出來說。

他說,父母親從來沒有打過他們三人,母親在他們做錯事時,就會一直唸。他笑說,其實這種懲罰比起打更來得痛苦,有時反而會希望母親用"棒打"教育。

"父親有時為了要讓我們很深刻的記住這件事,不要再重犯時,就會拿出父親的樣子,父親的樣子就是有點酷,臉有點黑,我們很容易會察覺自己做錯事了。"

他指出,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們就會向父親道歉,父親就會透過解釋來讓他們知道錯在哪。相同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父親身上,有時父親原本說好要帶他們去遊玩,卻因為工作繁忙無法抽身,父親也會向他們道歉,向他們解釋。


妻兒送手錶 戴著至終老

"記得有一年,那時我們還很小,但還是有存了一些錢,我們就和媽媽湊錢,買了一只手錶送給父親當父親節禮物;這只錶父親一直戴著,直到他離開前,他還是戴著這支手錶。"吳志成在回憶起這一年的父親節時說。

他說,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會非常珍惜家人和孩子送給他的東西。

吳志權說:"父親一直以來都在辛苦工作,在我們開始工作賺錢,有能力讓父親過更好的生活時,他就已經離開了我們,這對我們三人而言是最大的遺憾。

"

吳志成說,大家應該趁父母親還在世時,好好照顧他們,孝順他們,不要等到他們離開時才后悔,有時候我們不知他們何時會離開我們,當他們離開之后,就沒有機會了。

他說:"三年前,父親離世時才63歲,還很年輕;很多時候大家可能覺得父母親還年輕,還有很多時間,但大家不知道他們何時會離開我們。有些事情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吳志興認為,並不是只有在父親節才慶祝而已,這些事情每天都可以做,每天都可以是父親節。平時打個電話給父母親慰問幾句,這雖然很簡單,但很少人能做得到,但他們想要打給電話給父親問候一聲的機會也沒有了。

Related Articles
Seremban Aikido dojo wins Muhibbah Award
For Sabah nun, Christmas means giving the gift of education
Visiting villagers in need for two decades
修道馆弘扬和谐63载 芙合气道道场荣获亲善大奖
Shudokan Terima Anugerah NPC-MACROKIOSK Muhibb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