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kiosk有限公司創辦人吳氏兄弟吳志權、吳志興和吳志成在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父親是個商人,他是從事傳統的貿易,也不知道是不是父親的遺傳,遺傳到我們也從商;儘管父親並不是很了解我們的生意性質,但他還是很支持我們。雖然他已經逝世,但對我們的教誨畢生受用。"
吳志興提起亡父吳為正時說,爸爸以前是從事汽車零件買賣的,每當學校假期,父親去見客戶時總會帶上他們。
"當時侯還很小的他們,都是會坐在一旁,雖然聽不懂大人們的對話,但都覺得這是個相當不錯的經驗。"
他說,父親在他們小時候,就會跟他們說很多與生意有關的事,告訴他們很多做生意的道理,這都是一般父親不太會對孩子說的。當時年紀還小的他們,並不太能理解父親所說的,直到長大之后才逐漸明白父親這些話的道理。
吳志權說,母親會是屬于比較保守的人,父親則會認為,什么都要嘗試才會長大,什么食物都要試過,才會知道好不好吃;什么東西都要試過,才會知道適不適合。
在他們小的時候,父親就要他們學會獨立,不依賴父母,經常到外面走走看看,不要整天待在家中,因為在外面所看到的,吸收到的經驗,都是父母無法給的。
在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下,吳氏兄弟自小就很獨立,還在唸大學的吳志權,便與兩個弟弟一起成立公司。
吳志權指出,父親在他們創業時給予了很多支持,其中最大的就是精神上的支持,每當他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或是看不清楚時,總會向父親請教,父親總會給于他一些指引和安慰。
吳志權回想起當年剛成立公司時說,儘管父親對他們所要經營的資訊科技業務並不了解,但父親還是帶著兄弟三人去註冊成立公司,買第一臺電腦。
兄弟三人在註冊成立公司時的註冊費是由父親資助的,那時吳志權就對父親說:"爸,等我們公司今年賺錢后,我們就會把錢還給你,還有請你吃一餐。"
父親則是笑著對他們說,只要你們以后賺的錢,足夠你們更新公司執照也就好。
當年他們在成立公司時,吳志成還在唸中學,吳志興則正準備上大學,父親當時可以以讀書優先為理由,拒絕讓他們太早成立公司;但父親會認為,除了讀書以外,還是可以嘗試其他的事務,最重要的是兒子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當時候父親只要說一聲'不行',那他就可以省下很多麻煩,當然這可能也不會有現在的Macrokiosk。"
吳志權指出,父親當然也認為教育是很重要的,儘管公司成立了,但父親還是要他們完成自己的課業;公司以后可能會不在,但學歷永遠都是屬于自己的。
大學畢業時,正當其他同學都在寫著履歷表準備找工作,他則在寫信找其他公司投資。
"當你年輕的時候,以健康來換金錢;當你老的時候,就是要用金錢來換回你的健康。"
吳志權指出,上述那句話是父親在他們工作后最常對他們說的,要他們不要只是工作,也要照顧好自己,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任,也對公司的員工負責。
他指出,當年公司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要聘請員工是很容易的,但父親對他說:"你所請的每一個人都得對他負上一份責任,不是說今天公司請了人,明天公司不賺錢就開除,千萬不能有這種想法。"
Macrokiosk成立至今,有人加入,有人離職,也有人離職后又在重返公司。看著一些同事,結婚生子,買車買房子,讓他們有種相當開心的感覺,因為公司可以為員工提供這些生活上保障。
吳志成說,儘管公司是他們三人開始成立,但他們認為公司是屬于他們與兩百多位員工的,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儘管會有職位之分,但這只是大家在負責不同的職務而已。
"父親六歲那年,爺爺就逝世了,因此在單親家庭成長的父親,自小就得學會獨立,可能正因如此,父親是很重視家庭的人,永遠都會將家擺在第一位。"
吳志成指出,每年農曆新年,父親一定會帶著他們一家人回鄉過年,一起吃團圓飯。小時候的他們並不太喜歡回鄉過年,因為塞車總會塞上好幾小時。
儘管如此,父親對此卻相當堅持,不論怎樣都好,都一定要回,一年就只塞一次,這主要是要讓他們知道,沒有什么比家更重要了。
吳志權說,記得有一年的新年,父親突發奇想,決定不買禮籃而選擇自己包禮籃來送給親戚們,一家人就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包禮籃,儘管整個過程很花時間,但父親認為自己親手包會比較有誠意。
兄弟三人能夠同心協力,一起創業,一起工作,這也是因為父親以家為先的觀念,深深影響著他們。
目前,該公司業務涉及14個國家,他們經常需要出國工作,不論如何,他們每次回國的第一件事,就一定會是回家見父母和家人。
吳志權目前已是2個孩子的爸,今年是他第二年過父親節,回首父母親將兄弟三人帶大其實真的不容易,希望自己能夠以父親的教育方式,來教導下一代。
他說,在他們家中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溝通",大家什么事情都可以拿出來說。
他說,父母親從來沒有打過他們三人,母親在他們做錯事時,就會一直唸。他笑說,其實這種懲罰比起打更來得痛苦,有時反而會希望母親用"棒打"教育。
"父親有時為了要讓我們很深刻的記住這件事,不要再重犯時,就會拿出父親的樣子,父親的樣子就是有點酷,臉有點黑,我們很容易會察覺自己做錯事了。"
他指出,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們就會向父親道歉,父親就會透過解釋來讓他們知道錯在哪。相同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父親身上,有時父親原本說好要帶他們去遊玩,卻因為工作繁忙無法抽身,父親也會向他們道歉,向他們解釋。
"記得有一年,那時我們還很小,但還是有存了一些錢,我們就和媽媽湊錢,買了一只手錶送給父親當父親節禮物;這只錶父親一直戴著,直到他離開前,他還是戴著這支手錶。"吳志成在回憶起這一年的父親節時說。
他說,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會非常珍惜家人和孩子送給他的東西。
吳志權說:"父親一直以來都在辛苦工作,在我們開始工作賺錢,有能力讓父親過更好的生活時,他就已經離開了我們,這對我們三人而言是最大的遺憾。
"吳志成說,大家應該趁父母親還在世時,好好照顧他們,孝順他們,不要等到他們離開時才后悔,有時候我們不知他們何時會離開我們,當他們離開之后,就沒有機會了。
他說:"三年前,父親離世時才63歲,還很年輕;很多時候大家可能覺得父母親還年輕,還有很多時間,但大家不知道他們何時會離開我們。有些事情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吳志興認為,並不是只有在父親節才慶祝而已,這些事情每天都可以做,每天都可以是父親節。平時打個電話給父母親慰問幾句,這雖然很簡單,但很少人能做得到,但他們想要打給電話給父親問候一聲的機會也沒有了。